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3900.“那时,若有人对你们说,看哪,基督在这里,或在那里,你们不要信”表警告,要谨防他们的教导。“基督”是指主的神性真理,因而是指主的圣言和取自圣言的教义。显然,此处所表相反,即表示歪曲的神性真理或虚假的教义。“耶稣”表神性良善,“基督”表神性真理(参看3004, 3005, 3008, 3009节)。
“因为假基督、假先知将要起来”表那教义所教导的虚假。“假基督”出自被歪曲的圣言的教义事物,或并非神性的真理,这一点从刚才所述明显看出来(也可参看3010, 3732节末尾)。“假先知”表那些教导这类虚假的人(2534节)。在基督教界,教导虚假的,尤其是那些以自我杰出,以及世俗财富为目的的人。事实上,他们为一己之利而扭曲了圣言的真理。因为当自我之爱和尘世之爱为目的时,所想到的不是别的。这些就是“假基督、假先知”。
“显大神迹、大奇事”表基于外在表象和谬见的证明和说服,简单人因此让自己被迷惑。这就是“显大神迹、大奇事”,蒙主的神圣怜悯,这一点将在别处予以说明。
“如果可能,他们连选民也要迷惑”表那些过着良善与真理生活,因而住在主里面的人。这些就是圣言中被称为“选民”的人。与那些以神圣的面纱掩盖其亵渎的敬拜之人在一起时,这种人很少被发现;或即便被发现了,他们也不会被认出,因为主将其藏起来,从而保护他们。直到他们通过主确认自己会很容易被外在圣洁所迷惑;不过,他们一旦得以确认,就会坚定不移,不会受骗。因为他们被主保守在天使的陪伴下,尽管他们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这时,他们就不可能被邪恶团伙所迷惑了。
“看哪,我预先告诉你们了”表告诫要谨慎,就是要当心;因为他们就在假先知当中,这些假先知外面披着羊皮,里面却是残暴的狼(马太福音7:15)。“假先知”就是今世之子(sons of the age),他们在自己的世代比光明之子更精明(即更狡猾),如路加福音(16:8)所描述的。因此缘故,主以这些话告诫他们:
看哪,我差你们出去,如同绵羊在豺狼中间;所以你们要机警如蛇,天真如鸽。(马太福音10:16)
“所以若他们对你们说,看哪,祂在旷野里,你们不要出去;或说,看哪,祂在内屋中,你们不要信”表他们所说关于真理、良善,以及许多其它事的话都不要信。除了通晓内义的人外,没有人明白这些话的含义。它们含有一个奥秘在里面,这一点从以下事实可得知:这是主说的话,若没有某种更深层次的含义隐藏其中,那么这些话就等同于无。也就是说“若他们说,基督在旷野里,你们不要出去;或说祂在内屋中,你们不要信”这样的警告等同于无。“旷野”表示荒废的真理,“内屋”或隐密处表示荒废的良善。“旷野”之所以表示荒废的真理,是因为当教会荒废时,也就是它不再有神性真理,因为良善或对主之爱和对邻之仁不复存在时,它就被称为“旷野”,可以说就在“旷野”里。因为“旷野”或“沙漠”这个词用来表示一切荒芜或荒凉之物(2708节),以及少有生命之物,如那时教会的情形。由此明显可知,此处“旷野”表示没有真理的教会。
“内屋”或隐密处在内在意义上表示教会的良善,以及简单的良善。具有良善的教会被称为“神的家或殿”(house of God),在这种情况下,“内屋”及屋内的事物就良善的形式,这也是家或屋所含之物。因为“神的家或殿”表神性良善,“家或屋”一般表爱与仁之善(参看2233, 2234, 2559, 3142, 3652, 3720节)。之所以不可相信他们所说关于真理和良善的话,是因为他们称虚假为真理,称邪恶为良善。事实上,以自己和尘世为目的的人只将真理与良善理解为他们自己要被崇拜,他们自己要得到利益,而不是理解为别的什么。他们若给人以虔诚的印象,也是为了披上羊皮。
而且,主所说的圣言包含数不清的事物在里面,比任何人所能数算的还要多,“旷野”或“沙漠”是一个具有广泛属灵含义的词。由于一切荒芜或荒凉之物都被称为“旷野”,一切内层之物都被称为“内屋”,故“旷野”或“沙漠”也表旧约圣言,因为旧约被认为已经废止了;而“内屋”表示新约圣言,因为新约教导内层事物,即它涉及内在人。同样,整部圣言都被称为“旷野”或“沙漠”,因为它不再用来提供教义事物;人类因背离圣言的诫命和条例而将圣言变为“旷野”或“沙漠”的行为被称为“内屋”。这在基督教界是众所周知的,因为其敬拜外在神圣,内在亵渎的人为了以自己比所有人都杰出、比所有人都富有为目的的创新,会弃圣言于不顾,甚至不让别人阅读圣言。即便那些其敬拜不像刚才所描述的那样亵渎,而是视圣言为神圣,也允许圣言在普通人当中的人,仍根据他们自己的教导而弯曲和解释一切事物。这便使得圣言中与他们自己的教导不一致的其它部分沦为“旷野”或“沙漠”,这一点从那些将救恩置于唯信,并蔑视仁爱行为的人很清楚地看出来。可以说,他们将主自己针对爱与仁在新约,以及多次在旧约所说的一切话都变成“旷野”或“沙漠”,并将属于无行为之信的一切都变成“内屋”。由此明显可知“所以若他们对你们说,看哪,祂在旷野里,你们不要出去;或说,看哪,祂在内屋中,你们不要信”这些话是什么意思。
“闪电从东边发出,直照到西边,人子来临,也要这样”表对主的内在敬拜如瞬间消散的闪电。因为“闪电”表为天堂之光显现之物,因而表关于爱与信所宣讲的事,因为这些是天堂之光的成分。就至高意义而言,“东”表主,就内在意义而言,表从来自主的爱、仁与信所流出的良善(参看101, 1250, 3249节)。而就内在意义而言,“西”表已经衰落或不再存在的事物,因而表示不承认主,或不承认从爱、仁与信所流出的良善。因此,“闪电从东边发出,直照到西边”表消散。主的到来不像字面上所说的那样在于再次出现在人世间,而在于祂在每个人里面的临在。每当宣讲福音、默想圣事时,祂就在那里临在。
“尸首在哪里,鹰也必聚在那里”表通过推理对虚假的确认在荒废教会将要增多。当教会缺乏良善,并因此缺乏信之真理,也就是荒废时,它就被视为“死亡”,因为良善与真理是教会生命的源头。所以,教会一旦死去,就好比一具“尸首”。“鹰”表示关于良善与真理的推理,大意是它们除了能从思想上被理解外什么也不是,以及通过这些推理对邪恶与虚假的确认,这一点从下文可以看出来。“尸首”在此表示缺乏仁与信生命的教会,这一点从主在路加福音中的话明显看出来,在那时祂论及时代末了时说:
门徒说,主啊,在哪里呢(即时代的末了或最后的审判)?耶稣对他们说,躯体在哪里,鹰也必聚在那里。(路加福音17:37)
“躯体”(Body)在此取代了“尸首”,因为它是一具在此情况下所指的死尸,并表示教会。事实上,审判是从神的家或殿,即从教会开始,这一点从圣言中的许多经文明显看出来。这就是上述所引用和解释的主的话在内在意义上所表示的细节。它们处在最优美的次序中,尽管这次序从字义上根本看不出来。若根据上面的解读以连贯的次序思想它们,谁都能明显看出来这一点。
119.要知道,主通过天堂赋予我们的圣言是联结天堂与尘世的纽带。正是为了这个目的,圣言字义中的一切事物才对应于天上的神性事物;就其至高和至内在的意义而言,圣言论述主,祂在天上和地上的国度,对祂的爱和信,因而论述出自祂并在祂里面的生命。当我们地球上的圣言被阅读和传讲时,这些主题就呈现给天上的天使。天上的天使对圣言的理解完全不同于世人对它的理解,天使遵循圣言的内在意义或属灵意义,而世人遵循它的外在意义或属世意义(AC 1769-1772, 1887, 2143, 2333, 2396, 2540, 2541, 2545, 2551)。圣言是联结天与地的纽带(AC 2310, 2495, 9212, 9216, 9357, 10357)。因此,圣言纯由对应写成(AC 1404, 1408, 1409, 1540, 1619, 1659, 1709, 1783, 8615, 10687)。就圣言至内在的意义而言,它唯独论述主及其国度(AC 1873, 2249, 2523, 7014, 9357)。
9210.“对他不可像放债的”表必须出于仁爱而如此行。这从“放债的”含义清楚可知,“放债的”是指为了利益而行善的人,因为一个放债者把钱交付给别人是为了利息,帮助别人是为了回报。由于真正的仁爱并不以利益或回报为目的,而是以邻舍的益处为目的,所以“不可像放债的”表示必须出于仁爱而如此行。凡不知道何为基督仁爱的人,可能以为它不仅在于施舍穷乏人,还在于向同胞、国家或教会行善,不管什么原因,或什么目的。但是,要知道,决定人一切行为品质的,是目的。如果他的目的或意图是为了名声,为了获得重要地位,或金钱利益而行善,那么他所行之善并非善,因为它是为自我而行的,因而也来源于自我。不过,如果他的目的或意图是为了同胞、国家或教会,因而为了邻舍而行善,那么他所行之善就是善,因为它是为了善本身而行的;一般来说,良善本身就是真正的邻舍(5025, 6706, 6711, 6712, 8123节);所以它也是为主而行的,因为这样的良善不是来源于这个人,而是来源于主;凡来源于主的,都属于主。这就是主在马太福音中所说的良善:
这些事你们既作在我这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就是作在我身上了。(马太福音25:40)
良善如何,真理也如何。那些为真理而行真理的人也是为主而行真理,因为真理来自主。为真理而行真理就是行善;因为当真理从理解力进入意愿,从意愿出来进入行为时,它就变成了良善。以这种方式行善就是基督的仁爱。那些出于基督的仁爱行善的人有时可能关注由于行善所获得的名声,以便获得一个重要地位或金钱利益。但他们的态度完全不同于那些以这些东西为目的的人;因为他们视良善和正义为本质和独一的事物,因而占据最高位置。与此相比,他们将金钱利益或重要地位,或为了它们的名声视为非本质的,因此占据最低位置。当这样的人将眼睛盯在正义和良善上时,他们就像在战场上为自己的国家而战的士兵。在此期间,他们根本不考虑自己的生命,因而也不考虑他们在世上的地位或资产;与他们正在做的事相比,这些东西对他们来说根本不重要。但那些将自我和世界放在首位的人则具有这样的性质:他们甚至看不见正义和良善,因为他们两眼盯着自己和自己的利益。
由此明显可知什么是为自我或世界行善,什么是为主或邻舍行善,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是什么。这区别和两个对立面之间的区别一样大,因而和天堂与地狱之间的区别一样大。此外,那些为邻舍或主行善的人在天堂,那些为自己或世界行善的人在地狱。因为那些为邻舍和主行善的人爱主胜过一切,并且爱邻如己,这是诫命之首(马可福音12:28-31)。而那些做一切事都是为了自己和世界的人则爱自己胜过一切,因而爱自己胜过爱神;他们不仅蔑视邻舍,而且如果邻舍不与他们合而为一,不与他们结盟,还会仇恨他。这就是主在马太福音中的教导的含义:
一个人不能事奉两个主。不是恶这个爱那个,就是依附这个轻视那个。你们不能又事奉神,又事奉玛门。(马太福音6:24)
有些人的确事奉两个主;他们就是那些被称为“不冷不热”,被“吐出去”(启示录3:15-16)的人。由此明显可知,那些取利息的放债之人代表什么,即代表那些为利益行善的人。
由此清楚可知为何经上说“不可像放债的,不可向弟兄取利息”,这项禁令在摩西五经的其它经文中被重申:
你借给你弟兄的银钱、食物,无论什么可生利的物,都不可取利。借给外邦人可以取利,只是借给你弟兄不可取利。这样,耶和华你神必在你所去得为业的地上,和你手里所办的一切事上赐福与你。(申命记23:19, 20; 利未记25:36-38)
“借给弟兄银钱取利”表示为了利益而借出真理,也就是在真理上给予教导;“借给弟兄食物取利”表示为了利益而出租真理之良善;因为“银”表示真理(1551, 2954, 5658, 6914, 6917节);“食物”表示真理之良善(5147, 5293, 5340, 5342, 5410, 5426, 5487, 5576, 5582, 5588, 5655, 5915, 8562节)。耶和华之所以在那些没有如此行的人在这地上手里所办的一切事上赐福与他们,是因为他们处于对良善和真理的情感,因而处于天上的天使所拥有的幸福之中;事实上,对一个人来说,这情感,或这爱之良善含有天堂在自己里面(6478, 9174节)。之所以可向外邦人取利,是因为“外邦人”表示那些不承认任何良善或真理,也不接受它们的人(7996节);也就是说,他们是那些唯独为了利益而行善的人。这些人必须服事一个人,因为相比之下,他们是仆人或奴仆(1097节)。大卫诗篇:
就是行为纯全、做事公义、心里说实话的人。他不将银钱放债取利,不受贿赂以害无辜。行这些事的人必永不动摇。(诗篇15:2, 5)
“将银钱放债取利”表示唯独为了利益而教导人,因而为了回报而行善。类似的话出现在以西结书:
一个行公平、公义的义人不放债取利。(以西结书18:5, 8)
又:
缩手不害困苦人,不放债取利,却遵行我的典章,行在我的律例之中的,定要存活。(以西结书18:17)
又:
他们在你中间流人血受贿赂;你收取高利贷和利息,用暴力夺取同伴的财物。(以西结书22:12)
这些话论及“流人血的城”,“流人血的城”表示摧毁真理和良善的虚假(9127节);“收取高利贷和利息”表示为了利益和回报,因而不是出于仁爱而行善。真正的仁爱里面没有获得回报的想法(参看2371, 2373, 2400, 4007, 4174, 4943, 6388-6390, 6392, 6478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